今年,除了名山古树,大多数原料价格下降。
但市场的表现却很有意思:大多数品牌茶的价格,非但没降,还涨价了。
这种反常的背后:普洱茶市场,在微妙的变局中,又走向了新的方向。
-01-
品牌茶:原料降,终端涨
按理来说:原料价格下降了,卖价更便宜些。
如此,让利于茶友,有更多的人买茶,市场,无意中就扩大了。
像老杨这种,整个小品牌(事实上不算真正的茶叶品牌),包茶园卖原料,留下一部分好茶压饼慢慢卖,干的是店小二的生意。原料价格降,卖价当然可以降。
但真正有理念、有产品体系、有运营的茶叶品牌,已经被高成本运营和经销体系深度捆绑,根本无法降价。
品牌,已成高成本运营
能把一个品牌做得像样的茶企,无一例外,都有庞大的团队、高昂的开支。
包茶园是大成本,动辄几十万、上百万的支出。春茶季的生产,采茶制茶,也是不小的开支。
最让茶企感受到压力的,还是庞大的团队,每个月十几万、甚至几十万的工资。
前些年,山上原料好卖的时候,一个春茶,几百万的流水,虽然利润低,但茶企账户有现金流,茶老板就不慌。
如今,原料也不好卖了,一年上百万的人员工资,但凡资金链有点风吹草动,茶老板就愁得睡不着。
当前的现状是:茶老板刚把上个月的工资东拼西凑整来发掉,下个月的怎么办,正愁着呢。
茶企,只有卖茶这一个变现渠道。
每个茶企的市场有限。一旦降价,原本有限的现金流又少一部分,茶企,更活不下去。
如今,茶企的高成本运营,已经决定了:真正做山头茶的品牌,降价,必挂。
经销商,不允许资产贬值
品牌经销商的仓库里,存了很多茶叶。
比如,经销商去年拿了100万的货,卖掉40万,仓库里还有60万的货。今年,如果品牌同一系列的茶,价格突然降了,意味着:去年60万的库存,也跟着贬值了。
人性,无法接受资产贬值,尤其承受不住,卖价比成本还低。
而且,品牌的老客户也接受不了降价,自己拿出所有本事选中的茶叶,如果突然降了,总有一种自己成了韭菜的感觉(跟有房的希望涨价,没房的希望降价一个道理)。
相反的,如果适当涨价,至少表面上还是增值的。品牌总有老客户追随,现在不买,以后更贵,没准还能涨价去一波库存(茶叶品质硬,客户多的品牌)。
原料降,终端涨的背后,根源是:终端茶叶市场竞争太激烈,茶叶品牌无力拓展新市场,只能用涨价的方式维持经销商和老客户的资产价值。
只是,最终,还是爱喝茶的老客户扛下了所有。
涨价,收短期效益
品牌茶,终端涨价。经销商为了留住老客户,终端一定会给老客户更大的折扣。
但是,大多数喝茶的人,都是东试试、西尝尝,新人享受不到折扣。品牌茶这波涨价,又间接地把新客户推给了降价的人。
涨价,虽然能靠老客户去掉一部分库存,但如今的市场下,从长远的角度来说:品牌茶的市场,注定要被蚕食。
-02-
茶叶市场新变化
2009年后,普洱茶从源头寻找突破,
大量的资金汇聚在源头茶山,为茶山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。
然而,万物皆有周期,市场没有永远的繁华。今年,茶山原料价格还降了,必将是市场的转折点。
市场,推老卖新到推新卖老
前些年,茶客钱好挣的时候,普洱茶主打收藏市场。
市场的卖茶方式是:推老茶,卖新茶。也就是说:发老一点的茶样给茶友,让茶友知道,茶叶存了五年十年之后,是怎样的品质。
有了转化出来的预期,茶友根据老一点的茶叶品质,才决定要不要存茶。
茶客手里钱多的时候,爱收藏茶叶,新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卖掉的。
但如今,茶客消费降级,收藏市场变成了品饮市场。
茶仍然要喝,但是不大量存茶了,买一饼喝一饼,买一提喝一提,市场逐渐成了:推新茶卖老茶。
推新茶,是因为原料价格降了,茶客能以更小的成本尝山头茶风格。
卖老茶,是因为做茶压力增大,茶商手里没钱,就算原料降了,也不敢大量收茶,手里没有足够的新茶卖。
而且,支撑起普洱茶品饮市场的茶客,喝新茶十来年,年纪大了,现在喝不动新茶了,想找老一点的喝。
这种变化之下,有优质库存茶的茶商(优质,不是自我感觉优质,而是茶客认可品质),会迎来库存变现的机会。
茶农和茶商,裂痕难以修复
现在,市场难做,茶农想着:跟茶商报团取暖。然而,茶商根本不信任茶农。
茶农和茶商,最初是:茶农做茶,茶商卖茶,各赚各的利润,大家哥俩好。
然而,过去十年,大量散客带着资金涌入茶山,掌握古茶树这一核心生产资料的茶农,成为最大受益着。有的茶农飘了膨胀了,毫不客气地涨价,甚至还挖茶商的客户。
导致原本良性合作的关系被打破,茶农茶商,从称兄道弟到反目成仇。
然而,茶农没想到:某一天,散客会不去茶山了,土鸡也没人吃了。茶农的茶叶,也就卖不出去了。
这时候,做茶的资金压力和库存压力,就来到了茶农这边。
春茶季,茶商没订单,可以不收茶。但茶农不一样,茶叶是季节性产品,尤其春茶,无论有没有订单,茶农都要招人采茶制茶,根本承受不起不做春茶的损失。
茶农把春茶做出来,采茶工、炒茶工的工资,春茶结束就要结清。如果茶叶不好卖,连工资都发不出来。
走投无路的茶农只能又重新打起感情牌,硬着头皮找到茶商,左一个哥,右一个总:看在当年手拉着手过泼水节的份上,拉兄弟一把,拉兄弟一把。
然而,茶商一想:劳资一把一把将你扶起来,前些年,你价格不便宜点也就算了,还挖劳资客户。
总之,茶商根本不信任茶农,前些年积累的隔阂,需要很多年,才能化解。
茶农卖茶,如果长时间卖出去,价格还会降。
也就是说:除了顶级名山古树,茶山的原料价格,还会继续下降的。
写在最后:
如今的市场,的确难做。
茶农,前些年过惯了好日子,还接受不了这种变化。
但茶商却没那么悲观,毕竟,品饮市场依然在。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大风大浪都见过了,2007年普洱茶崩盘,2014年古树茶危机,早习惯了行业的起起伏伏与煎熬。
茶农卖茶,是在山上等着卖,茶商,是主动拓展市场。
当茶山不再客流爆满,拼市场沉淀,茶农根本拼不过茶商。茶叶市场的主动权,正从掌握古树茶的茶农手里,回到茶商手里。
和2007年和2014年、两次市场下行不同的是:这一次市场低谷,时间会更长,市场并非短期内就会转暖。
这是个大浪淘沙,淘汰行业落后产能的过程。
做茶人要做的是:着眼长期,做好品质,降低卖价
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活下去。
来源:普洱话江湖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